环球观天下!葛优起初拒演《活着》,被母亲逼着接受邀约,凭此片赢得了一座影帝奖
来源:中国网三农    时间:2023-05-31 02:18:24

1992年,张艺谋用25000元购买了一部剧本,并邀请葛优担任男主角。然而,葛优听说这是一部文艺片后,毫不犹豫地拒绝了。但是,他的母亲得知此事后说了一句话,逼迫葛优接受了邀约。最终,葛优赢得了一座影帝奖,但也损失了230万。

1992年,张艺谋在北京的一条小胡同里找到了作家余华,希望能够购买余华小说的改编权以拍摄电影。余华随手递给张艺谋一本他刚刚完成的长篇小说《活着》。张艺谋连夜阅读完毕,深受震撼,随即带着25000元现金找到余华,购买了该书的改编权。

之后,张艺谋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将《活着》改编成一个新的剧本,并致电葛优邀请他扮演男主角。葛优听说这是一部文艺片后,以自己档期安排不过来为由婉拒了邀请。


【资料图】

在当时,文艺片片酬普遍较低,而且演技要求较高。演不好的话,可能会对自己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。对于当时刚刚走红的葛优来说,此时是他维护声誉的关键时期,他不能因为一部电影而冒险。

恰巧,葛优的母亲在电影制片厂工作,对张艺谋有所关注。尽管张艺谋当时刚刚转行做导演不久,但他执导的《红高粱》和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广受赞誉,被视为有潜力的新晋导演。

得知儿子拒绝了张艺谋的邀请后,葛优的母亲生气地说:“张艺谋的电影,即使不给钱也应该参演。”面对母命难违,葛优只好同意出演《活着》的男主角。

在讨论片酬时,葛优只提出了70万的报价。听到这个价格,张艺谋非常高兴:“投资方预算给了你300万,只要不超过这个数都可以接受,你太谦虚了。”葛优听后开心地笑了,没有想到自己刚刚心软,损失了230万,但已经说出去的话无法收回。

阅读剧本后,葛优才真正明白了母亲的用意。这部作品见证了人们在世间的苦难,跨越了六十年的历史,展示了两代人的命运变迁。通过主人公在经历各种艰难困苦后依然活着的故事,人们可以看到生存的真正意义。这样一部独特的作品,是葛优之前从未接触过的。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,他可能会一生后悔。

在拍摄过程中,葛优毫不懈怠,抽空就翻阅剧本,力求将每一个细节都演绎得完美无缺。

1994年,《活着》拍摄完成,张艺谋带着电影参加了戛纳国际电影节,并获得了评委会大奖。葛优凭借出色的表演技巧,被评为该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。此前,他还赢得了金鸡奖和金鹰奖的最佳男主角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影帝”。

与此同时,小说《活着》和作家余华开始为全世界所熟知。该书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,在全球发行。西班牙的《大众日报》评价余华的作品:“余华的作品堪比卡夫卡和博尔赫斯。”德国的《柏林日报》评价《活着》:“本书的价值无法用言语描述,伟大这个词对它来说太渺小了。”

仅在中国,该书的发行量就超过了2000万册,仅次于路遥的《平凡的世界》。余华曾说:“如果文学中真的存在神秘的力量,那就是让读者在不同时代、不同民族、不同文化、不同历史的作家作品中找到自己的感受。”

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使我们在生活中不做行尸走肉。我向大家推荐这部伟大的不朽之作。

X 关闭

推荐内容

精彩推荐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3 京津冀卫浴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2   联系邮箱:434 922 62 @qq.com